|
|
|
|
|
|
|
|
|
|
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本网站支持IPv6
新浪微博 数据平台 办公OA 联系方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保险期刊 >> 2018年第01期
2018中国财险市场十大展望
连锦泉 字号:【

展望2018,中国宏观经济保持稳中向好走势,中国财险市场保持稳健发展值得期待,预计仍将保持10%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同时,在中国经济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财险市场将进入多元驱动的重大转型期,新的发展动能和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市场在转型中分化,规模化与专业化保险公司在转型中加快发展,不具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的保险公司在艰难转型中不断被边缘化,市场发展格局重构。

2018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展望一:宏观经济动能转换,带来财险市场发展动能转变

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仍将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从有利因素看,消费内需成为带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将支撑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家财险、意外险等个人保险业务高速增长;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工程建设投资增速仍将维持在较快水平,利好工程险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推动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发展方式持续转型,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为财险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不利因素看,传统去产能进程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成为主流,环保压力持续加大,与能源、钢铁、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相关的保险业务将面临保源萎缩和保费下滑局面;全球经济复苏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加之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坚挺,我国传统外贸竞争优势可能出现弱化,影响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船舶险、货运险。两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预示中国财险市场发展动能开始转变,服务居民消费相关的个人保险、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经济保险、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类和民生类保险将成为市场的主要推动力。

展望二:汽车消费进入微增长阶段,车险市场成长性略有下降

我国汽车消费的第一波浪潮已经过去。随着小排量车税收优惠政策逐步退出,一线城市限购和二三四线城市汽车趋于饱和,未来一段时期汽车消费增长滞缓,2018年家用车新车销量预计仅有3%左右小幅增长;环保压力持续加大、公路超载治理力度增强、营运车国标升级等因素带来的营运车新车红利在2017年已基本释放,难以支撑2018年继续保持高增长,预计2018年营运车新车销量增速将下滑到5%左右;存续车报废率进一步提升,预计家用车报废率将达到5%,接近国际成熟市场6%的水平。新车销量增速放缓、存续车报废率提升,共同带来车险市场承保数量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同时,二次费改对车均保费的影响逐步显现。二次费改在2017年7月份实施且大量保单在二次费改前提前续保,预计市场全年仅有35%左右的保单受到二次费改影响,对车险市场增速的影响有限。2018年对家自车存续业务车均保费的影响可能达到5-7个百分点。尽管车价和车险投保深度仍有提升空间,但在新车销量放缓、存续车报废率提升、二次费改影响深化等多因素叠加影响下,车险市场成长性较2017年有所下降,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

展望三:企财险增长的拐点仍未到来,传统商团业务维持低速增长

近年来企财险业务增速逐步企稳,2017年筑底趋势明显,但规范融资导致基建投资放缓,去产能和去库存、环保督查对传统产业构成短期负面影响,综合来看企财险市场增长的拐点仍未到来;政府短板领域投资、推动PPP模式发展,在地铁、高铁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将拉动工程险保持一定增速;货运险因几家市场主体统计口径因素导致的“被增长”在2018年将可能回归正常水平;船舶险出现企稳态势,可能扭转负增长趋势;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将带动相关海外项目的中长期出口信用险等业务快速发展。有报告提出,“一带一路”所带来的贸易自由化和通关便利等利好,将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的增长,到2030年将为中国保险公司带来预计约15亿美元的保费潜力,其中约6亿美元的保费将来自贸易信用险。

展望四:去杠杆背景下信贷政策从紧,支持个人小额信贷的保证险业务空间广阔

2017年以来在金融去杠杆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央行采取“削峰填谷”的操作思路来熨平流动性波动,M2增速屡创新低,未来仍将维持流动性紧平衡格局。去杠杆政策导致部分房贷的需求转向消费贷,用于购房者补充购房资金缺口,对市场保证险发展形成明显带动。考虑到目前监管机构对消费贷进入房地产的严监管政策,预计保证险市场发展将面临一定的压力。但年轻群体因收入与消费矛盾客观上带来小额信贷需求,传统金融机构对此类人群的信贷供给存在明显缺位,对保证险的持续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展望五:居民线上消费加大与保险意识被动培养并行,互联网非车险业务快速发展

互联网与保险深度融合,极大提升了保险公司的产品拆解与创新能力,从过去“我有什么卖给你”转向“谁需要什么、我如何提供”,保险服务逐渐向需求曲线尾部的海量客户群体延伸,碎片化、个性化成为保险产品的发展趋势。同时,移动互联时代的消费行为变得移动分散,任何一个生活场景都有可能转化为实际消费,场景保险应运而生。在被动的场景保险消费当中,消费者的保险意识逐渐被培养,场景保险呈现出爆炸式发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最新披露的经营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互联网非车险业务出现井喷,保费收入131.47亿元,同比增长92.5%。在服务于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下,互联网非车险产品不断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保障范围不断增加,2018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增量保费约60亿元。

展望六:保险功能持续拓展,民生类和治理类保险成为市场的主要推动力

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推动农业保险实现新的发展。一方面,传统农险在提标、扩面、增品带动下仍有一定发展空间。以农业大灾保险为例,2017年我国启动农业大灾保险试点,但试点进展有限,部分地区仅开办了1-2个险种试点,部分地区到目前为止仍未明确试点机构,2017年带来的保费增量预计不到10亿元。2018年试点范围扩大将带来可观的保费增量。另一方面,2017年中农办开展了“将农业直补改为保险的间接补贴”专题调研,预计2018年将启动这一绿箱政策试点,目标价格保险、气象指数保险、保险+期货等创新型农险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家扶贫战略还将带动扶贫农险和社保补充业务快速增长。值得期待的还有,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二保合一”、城乡居民报销比例上升等因素将推动大病保险筹资标准提升,小部分目前仍由政府开办的居民大病项目将陆续商办;安责险、环污险等强制政策效力逐步显现;自然灾害、诉讼保全、政府救助类责任险等治理功能突出的业务快速发展;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有望突破;首台套、新材料保险深入推进,等等。2018年预计农险仍将维持10-15%的中高速增长,责任险增速达到20%以上,健康险增速维持在25%以上,成为市场主要的增长点。

展望七:商车费改影响深化,自然灾害形势严峻,行业处于盈亏临界点

商车费改对车险业务的影响逐步体现,车险费用率下降速度慢于赔付率的上升,推动成本结构从“低赔付、高费用”向“高赔付、高费用”转变,车险综合成本率高企,2018年将接近盈亏临界点。从自然灾害环境看,2017年是近年来较少有的弱灾害年份。上半年全国灾情与近年同期均值相比明显偏轻,受灾人口、死亡失踪人口、农作物绝收面积、倒损房屋数量均低7成以上,为2009年以来最低值;三季度台风暴雨灾害的影响目前来看也相对较轻。综观我国近年来的灾害形势,弱灾害年是典型的“非常态”,2018年自然灾害形势将明显重于2017年,对财险市场的赔付率构成压力。非车险的险种结构变化对盈利的影响不容忽视,低盈利性的保证险、互联网保险、社保业务等险种占比上升,也将推升非车险整体的综合成本率,2018年将接近或达到100%。总的判断是财险市场将进入承保下行周期,市场综合成本率较2017年明显抬升,有可能达到盈亏临界点。

展望八:经济梯度发展带来市场梯度开发,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显著

东、中、西部市场的发展形势进一步分化。东部市场转型深化,新业务、新模式、新领域快速涌现;中部市场在家自车销售带动下加速发展,增速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西部市场主体快速增加,竞争加剧,现有的低赔付、低费用的市场格局可能被快速打破。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供需结构差异加大。农村市场将进入家自车业务的爆发式成长期,车险业务占比快速提升;城市市场车险业务趋于饱和,非车险业务加速发展,险种结构将逐步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

展望九:科技加速改造保险产业价值链,支撑供给升级和需求升级

保险科技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保险业的结合更加紧密,逐渐渗入保险公司经营核心,重塑产品设计、承保定价、分销渠道、理赔服务、运营支持等关键环节,推动保险生态圈与车主生态圈、健康生态圈等加速融合。保险科技成为连接保险供给端和需求端的重要纽带,一方面深刻改变消费者行为习惯,推动客户需求升级;另一方面推动保险主体商业模式升级,提供客户的价值主张从损失经济补偿向提供风险解决方案转变,盈利模式从原有的“承保和投资双轮驱动”向新型的“承保+投资+第三方收入”多元盈利格局演进。

展望十:市场主体更加多元,跨界竞争催生保险市场新格局

在监管机构鼓励市场主体多层次发展的政策引导下,综合性、专业性、区域性和集团化保险机构齐头并进,自保、相互、互联网等新型主体不断增加,财险市场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保险业已成为BATJ等互联网巨头的新战场。蚂蚁金服、腾讯、百度等相继通过设立、投资等方式进军保险业,拥有的保险公司或中介牌照已超10个;京东保险筹备组已经组建,拟申请筹建一家财险公司;苏宁金服亦在酝酿建立保险大数据研究中心。互联网巨头对保险业的渗透加剧,已经成为行业不可忽视的竞争者,将深刻改变市场竞争格局。

(中保网)

相关链接
地址:西安市南二环路西段21号华融国际商务大厦A座10层E区 邮编:710061 电话:(029)85561821
版权所有: 陕西省保险行业协会 Copyright(c)2007-2022 陕ICP备2022001768号 本网站支持IPv6